厌氧反应所需的微量元素:
厌氧消化微生物需要多种的微量元素,尤其是铁、镍、钴、钼、镁等。所有的产甲烷菌均需要铁、镍和钴。
1.产甲烷菌对铁的需要量比较大,吸收率也较高。铁的浓度比较好范围在10mg/L以上。
2.镍是产甲烷菌中辅助酶的重要成分。
3.生物合成时还需要元素钴。
4.钼能嗜热自养甲烷杆菌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的生长。
5.有些产甲烷需要较高浓度的元素镁。
产甲烷菌对微量元素的要求比其他厌氧消化菌更为敏感,缺乏微量元素对厌氧处理的影响远超过好氧系统。 升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,是一种结构简单、适用于高悬浮固体有机物原料的反应器。烟台abr厌氧反应器设计规范
传统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(EGSB)的性能概述:EGSB 是在UASB 反应器的结构相似,所不同的是在EGSB 反应器中采用相当高的上流速度,因此,在EGSB 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处于完全或部分“膨胀化”的状态,即污泥床的体积由于颗粒之间的平均距离的增加而扩大。为了提高上升速度,EGSB 反应器采用较大的高度与直径比和很大的回流比。在高速上升速度和产气的搅拌作用下,废水与颗粒污泥间的接触更充分,因此可允许废水在反应器中有很短的水力停留时间,从而EGSB 可以高速地处理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水。碧州EGSB Plus既可以运行颗粒污泥又可以运行絮状污泥。北京新型厌氧反应器原理ABR厌氧反应器耐冲击负荷。
IC厌氧反应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:IC厌氧反应器由几个基本部分组成:进液混合一布水区,首先反应区,内循环系统,第二反应区,沉淀出水区,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厌氧反应器的高级构造,由一级三相分离器、沼气提升管、气液分离器、泥水下降管组成。进水由底部进人首先反应区与颗粒污泥混合,大部分有机物在此被降解,产生大量沼气,沼气被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。第二反应区的液相上升流速小于首先反应区。这个区域除了继续进行生物反应之外,由于上升流速的降低,还充当首先反应区和沉淀出水区之间的缓冲段,对解决跑泥、确保沉淀后出水水质起着重要作用。
颗粒污泥形成学说:(1)晶核说:Lettinga认为,在厌氧污泥中存在无机盐构成的晶核,例如不溶性的CaCO3就是其中的一种。微生物围绕着这个晶核逐渐成长为颗粒污泥。(2)电荷中和说:细菌细胞的表面带负电荷,在金属正离子的作用下,细菌表面的负电荷被中和。由于减少了同性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,使得细菌能够互相凝聚成团,形成颗粒污泥。(3)胞外多聚物说:该学说是Wiegant在1987年提出的,主要论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:①废水中存在甲烷八叠球菌和甲烷丝菌,他们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自然聚集成核的现象,还具有附着在其他颗粒物表面的能力。聚集与黏附的能力可以导致比较初的颗粒污泥核的形成。②颗粒污泥核的形成过程始终伴随着水力负荷和产气负荷的作用,水力负荷和产气负荷这两种作用力之和称为选择压。③由选择压引起的运动能产生剪切力,使密度较大的污泥核转化成球状的颗粒污泥。④选择压上升到一定程度时,会把絮状污泥洗出厌氧反应器。絮状污泥从反应器中被洗出的过程称为水力分级或水力筛选作用。⑤质子移位-脱水说:该学说是Tay等在2000年提出的,该学说认为,污泥颗粒化可分为细菌表面脱水、颗粒核形成、颗粒成熟及颗粒后成熟4个阶段。完全混合厌氧反应器池体体积较大,负荷较低,其污泥停留时间等于水力停留时间。
pH值对厌氧消化的影响:
①发酵液的pH值在6.2~8.0的范围内,厌氧消化能够顺利进行。当pH8.0时,厌氧消化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或完全的抑制。pH
②在厌氧消化过程中,反应器中发酵液的pH值能自然稳定在6.5~7.5的范围内,并不需要人工进行调节。如果发酵液的pH值超出6.2~8.0的范围,预示着反应器可能出现问题或已经出现了问题,这时才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人工干预。
③能迅速产酸的有机废水(如含糖和淀粉的废水)进入反应器后,会导致pH值下降,一经消化,pH值便会迅速上升与恢复。
④含大量蛋白质或氨基酸的废水进入反应器后,由于氨/铵的释放,pH值会有所上升。
⑤厌氧消化反应适宜的pH值为6.5~7.5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进水的pH值都必须要达到6.5~7.5的范围。很多酸性有机废水在进入厌氧反应器前,不必把废水的pH调节至中性。
⑥用碱调节pH值偏低的废水也是有益的,因为可以增加进水中的碱度,增强对厌氧消化液pH值的缓冲能力。 AMBR工艺由三个隔室组成。上海上流式厌氧反应器装置
厌氧反应器在固废处理方面的应用,能够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,同时减少有机物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。烟台abr厌氧反应器设计规范
厌氧系统对氮、磷、氮的需求:
厌氧消化微生物需要氮元素、磷元素和硫元素。
1.氮元素可以来自任何能提供-NH2或者NH4+的化合物。如各种含氮的有机物(蛋白质、氨基酸)和含氮的无机物(NH4OH、NH4HCO3),都可以作为氮源。其中产甲烷菌只能以氨态氮作为氮源。
2.磷元素可以来自磷酸二氢钾、磷酸二氢钠、磷酸二氢铵。
3.硫元素来自无机硫,比如硫酸根;或者有机硫,比如蛋白质中的-SH2.
营养元素的C/N/P的比例范围可以是300~500:5:1之间。通常是300~350:5:1
烟台abr厌氧反应器设计规范